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>县市动态
100万元到账!近日,周良瑛的手机上弹出一条贷款到账信息,她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展,压在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。
这笔贷款有个很新鲜的名字——“气候贷”。
周良瑛是巴东县久诚魔芋有限公司负责人,她扎根在“恩施州十大魔芋乡镇”之一的巴东县清太坪镇,将魔芋种植、收购、初加工、销售串线成链,深挖魔芋产业附加值,释放出助农增收致富的新“魔”力。
靠着敢拼敢闯的劲头,周良瑛的公司从小微企业逐步成长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、魔芋产业重点龙头企业,累计带动5000余户农户增收超500万元。
群众的口袋鼓了,周良瑛卸下了创业初时的忧虑,但一个心结仍横亘于心:魔芋生产基地多分布在山间洼地,存在洪涝灾害风险;魔芋生长对降水、温度等气象条件要求高,精准把控气候变化有难度。
“一个月前的特大暴雨,洪水倒灌厂房,淤泥遍布生产区域,原材料也差点被损毁。”回忆这段险情,周良瑛感叹,“种魔芋是‘看天吃饭’,雨量不可控、产量不可估,心里没得底。”
周良瑛从安全感暴跌到幸福感爆棚的转折,源于巴东县气象局与金融机构联手推出的“气象+金融”新举措。
为破解企业气象防灾难题,县气象局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,苦练天气模型建立、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、递进式预警传播等专业能力,升级建设4套自动气象站,优化一体化气象服务平台。同时,整合、分析近十年降水、气温、风速、雷电等气象数据,结合企业具体实情,创新建立区域气象风险动态评估模型,精准评估企业防灾能力,为金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
靠着县气象局出具的气象评估报告,中国工商银行巴东支行迅速为周良瑛匹配额度高、利率优、审批快的“气候贷”产品。该笔资金将为企业抗灾增效筑牢“三道堤坝”:升级厂区防洪排涝系统,防范极端降雨的冲击;布设智能化气象监测设备,实现种植全程气象预警;改造低碳烘干生产线,降低加工环节碳排放。
“这笔‘气象贷’就是救命稻草。有了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,就增添了扩产能、增产值的动力。”周良瑛说。气象单位和金融机构跨界联动,为创客插上了“爬坡过坎的翅膀”。
“全县53个气象观测站像哨兵一样,每5分钟就把气象数据传输到省级平台,晴雨预报和气温预报准确率达90%以上,暴雨预警提前量可达120分钟,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可达40分钟。”巴东县气象局副局长郑都华介绍。精准的气象预报监测系统好比一个“最强大脑”,助力银行降低“气候贷”的金融风险,指导企业动态完善灾害防御方案。
目前,巴东县已发放2笔“气候贷”,总额180万元,开创了恩施州“气候风险评估—金融精准扶持—产业提质升级”的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。
下一步,巴东县将继续深化推进“解难题、稳增长、促发展”企业帮扶活动,聚焦气候敏感型产业发展痛点和企业绿色转型需求,持续推出“气候贷”金融服务,通过构建评估体系、加强风险管控、助推转型发展等举措,探索“气象数据变信用、绿色金融促发展”的“两山”转化路径,破解企业融资难、风险管理弱、转型动力不足等问题,点燃企业绿色引擎,“贷”出企业发展的一片艳阳天。
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
服务热线
0718-8020388